中央空调厂家:新一轮的涨价正在酝酿中
2017年,整个中央空调行业最为热议的除了快速增长的市场容量外,恐怕就是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了。是否涨价,涨价多少,成为横亘在所有中央空调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与家电企业可以随时调整零售价格不同,中央空调企业一般只会在每一年(各自企业的财年)的年初才会调整一次价格,很少有中途涨价的情况。然而,这一行规在2017年却被部分企业破。
对原材料涨价的不同态度
2017年各种原材料的涨价,除了市场原有的供需关系外,环保也助了一把力。这对大量原材料、外包装、零配件的上游企业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压缩机、电机、换热器等核心部件的零配件企业纷纷宣布涨价。即便是以往不受关注的制冷剂价格,在2017年下半年同样遭遇疯狂式的增长。以R410A为例,9月底其价格为30000元/吨,到10月底,R410A的价格已经上涨至35000元/吨。
涨还是不涨,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是一个伪命题,中央空调企业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涨价的风潮,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次像今年那样让人迫不得已却又倍感纠结。事实上,从整机企业的市场角度而言,支撑涨价的因素已然非常充分,但中央空调企业却对此遮遮掩掩乃至无可奈何。
在遭遇到原材料大幅上涨后,中央空调企业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反应。第一种企业出于对利润的严格要求,在2017年夏天对旗下产品进行过一轮涨价,涨价的幅度少则3个点,多则达到10个点,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各不相同。鉴于企业的销售价格属于商业机密,在此并不一一例举涨价企业。但根据市场反馈的消息来看,敢于率先涨价的企业是部分一线外资品牌。
第二种企业同样无法承受原材料价格带来的成本上升,却又怕冒然涨价打乱企业的销售政策体系。因此,这部分企业采取了一种相对折中的方式,尤其是对于需要审批项目价格的大中型机组。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以往能够审批下来的特价在2017年已经难觅踪迹,这部分企业通过对特价项目的限制来缓减成本上涨的压力。明面上看并没有对价格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实际却通过项目价格的审批实现了产品的涨价。
超过一半的企业采取了第三种方式,即承受原材料带来的成本增加却不敢对产品进行涨价。国内中央空调行业发展至今,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尤其是对于项目市场,往往一个不大的项目就引来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品牌的争夺。在竞争对手不涨价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价格的调整无疑将削弱自身的竞争力,这是这些企业不敢轻易尝试的。但是,原材料价格带来的成本增加已经使企业难堪重负。部分企业向艾肯空调制冷网透露,他们将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酝酿对产品进行一轮集中的涨价。
涨价才刚刚开始
10月30日,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相继发布了其三季度报告,两个企业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得到了大幅增长,但是与2016年相比,前三季度两家的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所下滑,显示出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中央空调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深陷低价竞争泥潭的中央空调行业的确需要涨价来缓解生存发展的压力,只是出于竞争博弈的考虑,中央空调企业总是忌讳上调价格。然而,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涨价的阶段,这并非市场导向下的结果,而是在当前这种特殊阶段的产业环境下受成本推动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费用等成本的增加必然会使得厂家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遵循着这一经济规律。据了解,目前公开发布涨价通知的中央空调厂家数量并不多,除了维持现状静观其变的厂家,部分厂家甚至还能够打一些价格战。一直以来,项目市场的利润具有不透明性,大量非标产品的存在同样使得项目市场的价格犹如雾里看花,部分企业还敢降价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由于在原材料的购买模式、技术、资本上存在差异,部分企业即使是在降价的状态下也能够活得“不痛不痒”。
然而,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部分零配件供不应求的局面或将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央空调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将只增不减。在这种态势下,中央空调企业能够进行成本消化的方法并不多,涨价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在艾肯空调制冷网进行的涨价情况调查中,多个企业表示已经快要承受不住成本压力,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涨价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成本压力持续过大之下,涨价是很好的释放方式,否则,中央空调企业与渠道经销商关于价格的博弈将激发更多的矛盾。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是,中央空调企业在渠道转型升级方面变化甚大,这与渠道经销商能够得到的利润空间不无关系,中央空调企业的出厂价格决定了渠道经销商的态度,因此,涨价将是一把双刃剑,或会引发渠道领域更大的变动。